晒经法会
公历2020年7月26日,农历庚子年六月初六,是一年一度的佛教晒经节。东峰寺也如期晒经。因为这天是星期日,也正是礼拜《慈悲三昧水忏》的日子,于是我们定于是日6:30开始晒经。既然早晨6点多就有很多陌生的面孔来到道场,一起晒经。说也奇怪,昨天的天气预报是说今天中雨的,而今日太阳早早就从东方升起来,照耀在珍贵的法宝上。
寺院保存有藏经两部:《乾隆大藏经》和《大正藏》。这部《大正藏》是在1986年还是佛教刚刚恢复时期,香港大屿山智严法师赠送的。藏经到了海关还被扣留住,老当家几经周折才争取到。请到柘荣的那一天,柘荣大部分居士都出城,跪在大街两排去迎请。那时大藏经极其稀罕,很难请到。
那么,为什么会有晒经这样的活动呢?请藏经出来翻晒,以保证经书的干燥能长久保存,还有以下三个理由:一、佛弟子对经典的尊重;二、是对佛陀的感恩;三、对古德先贤求取经典行为的纪念和感恩。
取经求法 (唐 义净三藏法师)
晋宋齐梁唐代间,高僧求法离长安。
去人成百归无十,后者安知前者难。
路远碧天唯冷结,沙河遮日力疲殚。
后贤如未谙斯旨,往往将经容易看。
这首偈颂所表达的意思是:晋朝、宋朝、齐朝、梁朝、唐朝这些年代之间,有许多高僧以舍身取经的精神,翻越崇山峻岭,接受经历九死一生的考验,纷纷离开长安,远赴渺茫的印度求取经典回国。看看《西游记》唐僧取经、《玄娤大师》去印度就知道:“去人成百归无十”。我们后代人哪里知道先辈大德们取经的艰难“后者安知前者难”?
“路远碧天唯冷结,沙河遮日力疲殚”:在那杳无人烟的大漠,飞鸟都看不到的碧海天涯,只能感受到结冻的寒冰。当精疲力尽时,放眼望去,蜿蜒委曲如长河的沙漠挡住了太阳。“后贤如未谙斯旨,往往将经容易看”。后代的人若不明白大德前贤取经的艰难困苦的历史,往往以为得到法宝很容易,有钱就可以了。所以,晒经也是提醒我们现代人要珍惜经典、恭敬经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