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 返回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寺院导览 > 住持专栏

爱之下行

发布日期:2024-02-29 来源:http://www.dongfengsi.com

今早上吃完早餐,如往常一样到处看看。今天看到大门口前面的两颗桂花树,觉得实在太繁杂了。拿来剪刀剪去长得太低的老枝。剪着剪着,看到一些在这样的春天里长出了的嫩芽,内心一丝窃喜,要好好保护它,不要剪到它。手上的剪刀伸向老枝,果断地剪下去,喀嚓喀嚓,喀嚓喀嚓……。突然间一惊,为何我对两种自然状态的植物有这么明显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?在第二念头生起,这不是自然界的自然规律吗?有何奇怪的?难道自然规律就是如此的无情和残酷?!……

谁不会变老?!谁会逃离老病死的规律?每个人都需要老,每个老人都会被淡漠!现在的我有这么有人关注,那时候的我,情何以堪?!我们淡漠老人,老人的心里又有何以承受?

每个老人,都曾经幼小,曾经年轻过来的。他们都曾经为家庭、为儿女奉献过,为社会奉献过,如今被看待成像没有用的人,让她何以自处?希望世间作为儿女的人对老人多一份关爱,多几分理解,少一份嫌弃。

以上是春天里的一个早晨所发生的事情和记录的日记。事过情迁就忘了。

   今天因缘所致,想起来了,并也想起于丹教授在《论语感悟》中的几句话:“今天我们总在说,孝敬是美德。但是,它不是一种本能。我们反过来说一个命题,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,有人说过那是美德吗?没有!因为那是近乎本能。

这个世界上,生物之爱都存在这样的一个现象。这个现象很美好,但是近乎残酷:所有的爱都是下行的,也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。对父母来说,儿女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,所以父母怎么尽心都不为过。”

儿女为父母所做的,远远不如父母为儿女所做的。于丹教授再用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个现象。

 一个小男孩,他从小就在一棵大树旁边玩儿。他特别喜欢这棵树,这是一棵大苹果树,长得很高,又漂亮,又有很多甜美的果子。

    这孩子天天围绕着树,有时候爬到树上摘果子吃,有时候在树底下睡觉,有时候捡树叶,有时候他也拿着刀片、瓦片在树上乱刻乱划。这大树特别爱这孩子,从来也不埋怨他,就天天陪他玩儿。

    玩着玩着,孩子长大了。有一段时间他就不来了。大树很想他。过了很久,他再来的时候,已经是一个少年了。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不跟我玩儿了?这孩子有点不耐烦,他说,我已经长大了,不想跟你玩儿,我先需要很多高级的玩具,我还要念书,还得交学费呢。

    大树说,真对不起,你看我也变不出玩具,这样吧,你可以把我所有的果子都摘去卖了,你就有玩具,有学上了。这孩子一听就高兴了,把果子都摘了,欢欢喜喜走了。

    就这样,每年他就在摘果子的时候匆匆忙忙来,平时都没有时间玩儿。等到他读书以后,又有很长时间不来了。再过一些年,这孩子已经长成一个青年,他再来到树下的时候大树更老了。

    大树说,哎呀,你这么长时间不来,你还愿意在这儿玩会儿吗?孩子说,我现在要成家立业了,我哪有心思玩啊?我连安家的房子还没有呢,我也没有钱盖房子呀。

    大树说,孩子,你千万不要不高兴,你把我所有的树枝都砍了就够你盖房子了。这孩子高兴起来了,把树枝都砍了,就去成家了。

    这样又过了很多年,这孩子再来的时候,已经是中年人了,这大树已经没有果子也没有树枝了。孩子还是不高兴,一个人心事重重地徘徊在树下。

    这孩子说,我现在成长了,念完书,也成家了,我得在世界上做大事。这世界上的海洋这么浩瀚,我要去远方,可我连只船都没有,我能去哪儿啊?

    大树说,孩子,你别着急,你把我的树干砍了你就可以做船了。这孩子一听很高兴,砍了树干,做了一条大船出海去了。

    又过了很多年,这个大树只剩下一个快要枯死的树根了。这时候,这个孩子回来了。他的年纪也大了。

    他回到这颗树边的时候,大树跟他说,孩子啊,真对不起,你看我现在没有果子给你吃了,也没有树干给你爬了,你更不愿意在这儿跟我玩了。

    这孩子跟大树说,其实我现在也老了,有果子我也啃不动了,有树干我也不能爬了,我从外面回来了,我现在就是想找个树根守着歇一歇,我累了,我回来就是跟你玩的。

这个老树很高兴,他又看见孩子小时候的样子了。

这个故事,其实说的就是我们父母和我们自己的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