柘荣东峰寺简介
柘荣东峰寺位于城郊乡赤岭后洋村北侧,距县城3公里。背后雄峻巍峨的东狮山,又层峦叠嶂出的一重青山,状如释迦牟尼佛的顶髻。这是东峰寺最耀眼的绝色背景!东峰寺地处西南麓谷地,坐东朝西,两只臂膀从主峰山脉缓缓向前延伸,环抱着整座寺院。高处远眺,满目青山绿树,时有云雾缭绕。寺前一条小溪,但直面前方视野之内是阡陌交错的一畴平壤。
根据《柘荣县志》记载,本寺始建于明朝天顺年间(1457-1464年),由曹氏先祖赠送土地创建,拥有大片的山林茶园。原寺建于坐东向西,砖木结构,五间二进。左右两廊,殿宇宽敞,佛像镏金。
解放前,有惠丹法师(1883年---1950年)在此住持,享年68岁。往生后尸体存放在磁缸里面。1992年建海会塔时,悟荣师父将之迁移灵骨往灵塔安放。缸盖打开时,但见惠丹法师坐在那里,依然穿着海青,外罩七衣,头戴兜帽,胸前挂着木制佛珠,双手交叠捧着胸前,双眼微闭,相貌庄严,栩栩如生。40多年过去肉身依旧,让人远近僧众惊叹不已。最终,因为无知,遗体还是被火化掉了,甚是遗憾!!!
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间,东峰寺曾改作茶场。文革期间被大队用去做养猪场了。沧海桑田,远古的伽蓝不见旧貌!1981年悟荣法师住持道场,在原寺地基的南隅新建殿堂。现在旧院的大门,就是利用古寺遗留下来的石板重新组装,保存了古寺的风貌。1985年被批准为开放寺院,同年柘荣县第一届佛教协会在此成立。
2008年悟荣法师退居后,现由惟明法师住持道场,是纯净的女众道场。2013年在僧俗二众的努力下,建成了一栋中西结合三层框架的综合楼。取名为“正见楼”。这座多功能的建筑既是满足僧尼食宿和听经闻法等的需求,也是举办各种活动的场所。2014年,一条高速公路横贯寺院前方,又重新树立院墙,把寺院和村落隔绝开来。原有直滑向村庄的中心道路,现今改为新开发人工湖旁的曲径通往寺院。
环视四周,东峰寺犹如与世隔绝的净土,远去尘俗的烦扰。四合院式的旧楼,朱红色的柱子,斑驳的树影,剥落的土墙灰瓦,青灰色的殿脊,门楣上被风雨剥蚀的边缘有残缺的“东峰寺”三个大字,告诉了我们它的沧桑。现今,拟建两层仿唐式的全木制结构的大雄宝殿。一层为念佛堂,二层为大雄宝殿。每层大约600平方米,计划三年时间建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