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国护教 率先垂范 弘法利生 身体力行
爱国护教 率先垂范 弘法利生 身体力行
电影《一代爱国高僧圆瑛》观后感
传 生
圆瑛大师,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佛教领袖,众信爱戴的爱国高僧。他出生于福建省古田县端上村,从小聪颖过人,《四书五经》倒背如流,勤奋好学,为人正直,也是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,然而清朝政府腐败无能,报国无门,愤世嫉俗,发誓出家。后被叔父追回。19岁时生了一场大病,感受生死无常,更坚定誓愿,病愈就出家。他身体康复后到福州鼓山寺出家,开始听经研教,弘法利生。1953年9月于宁波天童寺圆寂,享年76岁。
影片中有两段醒目的文字,令人赞叹与钦佩。一个是大师倡导的“国家存亡,匹夫有责,佛教兴衰,教徒有责”。抗日战争爆发,面对日寇的铁蹄,他奋起抵抗,号召全国佛教徒参加抗日救国运动,并担任中国佛教会灾区救护团团长;组织僧侣救护队,要求他们发扬佛教救世的“大无畏、大无我、大慈悲”的三大精神,开展救死扶伤,护送难民的救护工作。为了救护伤员和难民,以及维持孤儿院的生活开销等,他下南洋,筹集资金。后来又多次下南洋讲经说法,并组织当地华人华侨募资赈济难民和筹款支援抗日前线。这就是大师实践佛陀大慈悲的精神,也表达了自己的家国责任,以实际行动捍卫祖国,无私济世。
1939年秋,日本宪兵在上海以抗日分子的“罪名”逮捕圆瑛大师,严刑拷打;日本宪兵见圆瑛威武不屈,转而劝诱“合作”。面对日军的强暴,临危不惧;面对日军的利诱,坚持立场,峥峥铁骨。这些足以证明大师的非凡定力、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。
另一个是大师在临终之前写下遗嘱,其中一段文字:“社会道德,普遍提高,时节因缘,不可思议。凡我佛子,各宜精进,力行十善,勤修六度,行菩萨道,报众生恩,各宗各派,同宣斯义,出家在家,各尽其力,互助无争,团结第一”,他言行一致,知行合一。1952年,他代表中国佛教会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国际和平会议,与各国代表和悦谈心,阐述和平要领,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积极贡献。
圆瑛大师的爱国爱教的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言行之中,更重要的是体现他一生的寺院建设与慈善事业;他以极大的热情与心血,重建家乡极乐寺等多座寺院,这是他一生的追求“救苦救难,普渡众生”的菩萨行的具体表现。他卓越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,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和发扬他的爱国精神与佛弟子慈悲情怀,践行十善六度;我想,这便是我们对圆瑛大师最好的铭记和缅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