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 返回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寺院导览 > 共修内容

2024年终学习汇报

发布日期:2025-02-08 来源:http://www.dongfengsi.com

2024年终学习汇报

尊敬的师父、师父们、各位师兄们,大家好!我是传如,南无阿弥陀佛!

时光飞逝,如白驹过隙,转眼二零二四年已接近尾声。回顾这一年,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,将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,并积极参与寺院各类修行。同时感恩在修学路上师父的鼓励和师兄们的助力,也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,下面是我的个人学习体会:

师父的磁场超级强大让我一步一步的深入佛法,弟子自身根基不足,至今还处于一知半解当中。今年通过学习《无量寿经》,知道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‌是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前发无上正觉之心,请求摄取庄严妙土之法。他在听取世自在王佛广说诸佛刹土情况后,通过天眼彻视,观察了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的善恶好丑优劣情况,经过五劫的思维构建了极乐世界的蓝图,体现度化九法界众生之种种善巧方便,是法藏菩萨大慈悲心、大般若心。这才恍然大悟《弥陀经》里令人向往的极乐世界是这样而来的。

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,蕴含着无尽的慈悲与智慧,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修行之路。在研读这些大愿的过程中,我深深感受到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恳切之心。每一条愿都针对众生的不同根性与苦难,从往生净土的正因到净土世界的庄严美妙,无一不是为了引导众生离苦得乐。其中第十八愿“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”这一愿,让我看到了阿弥陀佛为众生提供了简单方便有效的往生方法。只要众生有一念信愿,一句乃至十句佛号,佛便不舍不弃,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给予了我极大的心灵慰藉与修行的信心!也让我反思,在修行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一颗慈悲喜舍的心,发广大愿,自利利他,不仅为自己求解脱,更要为众生谋福祉。在生活中,努力践行五戒十善,以更宽容、善良、豁达、精进的态度面对人和事,将所学知识融入到日常行住坐卧,起心动念中,逐步去除贪嗔痴等烦恼,向着佛菩萨的慈悲境界靠近。

周二《菩提大道》第三册上士修学内容,主要从菩提心的殊胜、菩提心如何发起、菩萨行的安立、广说菩萨行四个方面进行阐述。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根本,也是大乘区别于声闻的不共所在,他统摄佛法的整个修行,贯穿了从学佛到成佛的整个过程。当认识到菩提心的重要性后,需发起这一心行并持之以恒,发得到位、发得圆满,还要有正确定位和方法,通过修习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六度成就悲智两种品质:悲愿无尽,智慧无尽。在菩提心如何发起部分,讲到两种方法:七支因果和自他相换。七因果即知母、念恩、报恩、修慧、修悲、修增上意乐、 修菩提心,这些步骤既是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, 是修行大乘菩提心的次第。如《普贤行愿品》中云:诸佛菩萨以大悲心而为体故,因于众生而起大悲,因大悲生菩提心.因菩提心成等正觉。我们修行之人应深信因果之不可思议,并以平等心按此七因果次第修行,不管哪一种发心,将“ 我要解救众生痛苦”作为不可推卸的使命,作为必须承担的责任,那么定能勇猛精进,广结善缘,获得殊胜的功德与福报。

时光匆匆,回首学佛两年历程,仿若踏入了一片宁静而深邃的心灵之境,收获了诸多珍贵的感悟与成长。

今后我将秉持所学,持续在菩提大道上稳步迈进,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为安住,产生修学的动力,努力让内心的智慧之光更加明亮,以慈悲与善念对待身边一切,不断修正自我、提升自我,在生活的点滴中体悟佛法的真谛与妙用,让内心多了一份坦然与从容。也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,能将佛法的温暖与光明传递给更多有缘之人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弟子:传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二零二五年一月十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