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寺院导览 > 共修内容

人的声气

把一切好的都归之于父母生的,这会失去自己的本性,把一切坏的都归之于父母生的,这也会被说为不孝。好和坏,是习性,不是本性,既非与生俱来,也非父母所生。假设有人问:“佛陀是谁生的?”答以“佛陀是摩耶夫人生的”,此话错也,悉达多太子是摩耶夫人生的,而佛陀则是从般若生也,所谓“般若为三世诸佛之母”,即此义也。

2020

07 / 21

禅的态度

不管外界形态、环境、条件起了什么变化,最好始终超然物外,安然知足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种形态,不管是灿烂还是枯萎,不管是年少还是年老。

2020

07 / 20

诗偈论道

禅,不是用语言能说的,也不是用文字能写的,更不是用心思能想的;禅,完全是透过悟才能体认的。证悟禅师的一夜深思,那钟声终于敲开了心扉,他和东坡的境界就不同了。

2020

07 / 19

潜伏在你身边的菩萨们

那些把我们“劝进佛门、逼近佛门、打进佛门、哄进佛门、骗进佛门、拉近佛门、买进佛门、卖进佛门……”的人,那些为我们提供“布施机会、修行机会、消业机会、念佛机会、诵经机会……”的人,都可能是“潜伏”在我们生命历程中的菩萨和大善知识,只是肉眼凡胎的我们“问君何所在,对面不相识”而已。

2020

07 / 18

说究竟法

见性的人,光照的般若与黑暗的无明,在他都是一样,没有分别,黑暗的烦恼固然苦人,光明的烈日,又何不炙人?

2020

07 / 17

鸟窠与白居易

如果人人能够消极的不为恶,并且积极地行善,人间那里还有邪恶?社会那里不充满爱心和乐呢?也因此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,完全改变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。

2020

07 / 16

无道心

善恶、是非、得失、净秽,这是从分别心所认识的世界,真正的道,不思善、不思恶、不在净、不在秽,文道的憎爱之念,拒受之情,当然要被诃为无道心了。

2020

07 / 15

大千为床

慈悲是具有理智的感情,智慧是富有弹性的理智。

2020

07 / 14

盲人摸象映射佛法

把心念转过来,命运也就好转过来。

2020

07 / 13

一盆洗脚水的警示

。对于教育者而言,肯定每个人的佛性及禅定的涵养,才能具有启发他人的智慧;对于学习者而言,懂得惭愧忏悔、知过改过的心,是修行前进趋向圆满的要因。人人佛性本具,遇到好的外缘,有智慧的教导,便能使良善的心性显发。

2020

07 / 12
首页  上一页  下一页  末页第:25/38 页